贵州民间丧葬习俗

有生自然就有死。
在乡村,一位老人到了他的最后时光,家里人知道他就要走了,会在堂屋的中央摆上一张桌子,一般是较小,平时用来吃饭的那种。把老人抱到桌子上,取两个碗给他踩着,碗需要反扣转来。这时老人的长子就站在老人身后,一手扶着老人,另一只手则托住老人的下巴,使老人在落气后不至于大张着嘴,那样不雅观。这时还要找一枚硬币给老人含着,如果一时找不到硬币,纸币也行,卷成一个卷就行了。另外的子女就给老人换衣服,裤子。一般来说裤子是要穿五条的,衣服七件。也有多穿的,裤子七条,衣服九件,但无论多少必须是单数。如果是女老人,还必须裹脚。这项工作一般是女儿或儿媳来做。待衣服,裤子,鞋子等全部换了穿上后,就会把青线或白线的系腰给老人系上。系腰共两棵,一棵小系腰,一棵大系腰,系腰的线数是有讲究的,一般是老人有多少周岁,再加四岁,四岁说的是天一岁,地一岁,爹一岁,娘一岁。比如逝世的老人有七十六岁,那给他系的系腰就是80根线捻成的,但如果老人高寿,超过了九十岁,腰带就可以用成一百根线了。取一个整数,图的是吉利。
在大人们忙着为老人净身,换衣的同时,老人的孙子辈就会团团跪在四周,一边哭泣,一边把纸钱不住花了放在火盆里烧,这叫“落气钱”,共有三斤六两,待冷了后,装进一个红布缝成的三角袋里,待入殓时放在老人的头下!
收拾妥当后,大家就把寿木的顶盖取下来,安放在堂屋的正中央。再把老人从桌上抱下来,平躺在棺盖上,棺盖是翻转的,大头朝里,小头朝外。这时取一张白纸蒙住逝者的面部,再把庄稼人犁地用的犁头取下来,放在胸部,犁尖朝着头部,我不清楚这样做是什么意思,估计是犁头是耕地用的,人死后一般是埋入土里,把这犁头放在逝者身上,寄予了对土地的一种态度吧!这时在棺盖尾部会点上一盏灯,名为“长明灯”,这时还要再取白纸把神龛上家神祖宗的画像蒙起来,大门、耳房门也不例外。白纸的贴法有讲究的,不能端端正正的贴,而应把白纸贴成一个竖直菱形的样子。贴好白纸后,再取一沓来,张数与逝者的年龄相同,打制成一络络的,分开后裹在竹子上或较长一点的树干上,斜放在瓦檐下的梁上。这叫“望丧钱”,待老人下葬后还未填土时把它烧在棺木上面。
待这一切收拾完毕,就有人取一挂鞭炮,用烟头点燃引线,这鞭炮一响,村里的人家也就知道有老人走了,同时堂屋内死者的女儿、儿媳及其它在场的的亲人惊天恸地的哭声也随即响起。
在这些女性亲人嚎啕大哭时,孝家的男性人物,早已忍住无限的悲伤,聚在一起商量后事。首先自然是去找道士批书,这件事需要对死者和家族中人生肖、生日等熟悉的人去,一般是长子。待把书批回来,就知道老人将在何时入殓和下葬。入殓时需要些什么对象等,道士都会写的很明白,而赶来的亲戚或本村的族人就四处忙开了。因为有些东西比较难找,或是较麻烦,比如说茅草。有时会写成需要七座山上的七匹茅草,你就必须跑七座山去采来才可以的。
死者入殓一般是在夜间,但也分时辰。不到时辰一般是不会入殓的,譬如有些时候会在寅时入殓,寅时是凌晨三点到五点。这就需要熬更守夜的等了。
入殓前的准备工作却是可以先做的。而请了帮忙入殓的人,一般是村中较正直,有诚信的人。毕竟是一个人的生死大事,谁家都不会马虎、随便的对待。待时辰差不多了,入殓的人就把从河沟里背来筛细了的泥沙均匀地铺一层在棺内,不知道这是不是与土地的又一种联系。弄平滑后,就把打了孔裁成正方形的纸钱铺在上面,纸钱是斜着放,把纸的两角沿着棺木的中线,一张一张的直铺到棺尾。黄纸铺三四层,把下面的泥沙完全盖住就行了。接着放草纸,草纸的面积较大。对折成三角形后才放的,觉得差不多了,就把用白棉纸制的条带放进里面,横的二十根左右,纵的十三根,先穿插起来,不至于混乱,接着又放对折过的白棉纸,放纸的多少与棺木的大小,死者的体形有关系,总之是适度就行,不要装殓后觉得差太多或太饱满而盖不上棺盖。
看看时辰已到,孝子就一个抱着老人头部,一个轻抬着腰,一个抱着脚,其它的人帮着,死者就被放进了棺木里,这时就要把老人走路时烧化的纸缝好后拿来,放在老人头部给他枕着,接着就会把大系腰给解了,小系腰则仍然系着。接下来就是把先前安放好的纸,按顺序一层一层地包裹下来,最后把白棉纸带系紧,结成网状的样子,如果有不紧的地方,就会用稻草或麦秸,外面用白纸裹了,把较为松散的地方塞紧,弄严实后,就只等盖棺了。这是死者与生者的最后时光。孝家就会找一个干净的盆,盛了清水,再找一块红布,在水中弄湿后又拧干,依长幼次序给老人洗脸。先长子,儿媳,最后才是嫁出门的闺女。死者安静地躺在棺中,让他的孩子们为他洗脸,小时候我看见这一幕,心中觉得很难受,现在看了,心中依然难受,就想死者一生,为儿女不知洗了多少次脸,而我们都只能在老人死后才有机会为他洗脸,想来令人恻然。
待老人的子女都为他洗脸后,就盖棺了,棺盖合槽对榫,很轻易地就盖上了。但事情并没有结束,主装殓的人抬起棺头,喝一声:“生魂出,死魂入!”连续两下,而这两下以后,再说一声:“装殓完毕,孝家大吉,鸣炮!”在外侯着的人就把鞭炮点燃,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,哭棺的声音也响起来了,也就表示着从此阴阳两隔了。
从盖棺后到起经前的时间,孝家就忙着采办物品,通知亲人吊丧等事情。而村里的族人就到山上去砍松柏枝、竹条、剪纸、扎白花、设灵堂等等。直到起经的那天,才又开始忙碌起来。起经的这晚上,孝家请来帮忙的人都会来吃饭,吃过饭后听总管的安排。主要工作分成厨房部,接礼部,记帐部,待宾部等,以下的安排,就由每个部调节了。
起经前,一般都砍一根较细小的竹子,把下面的枝叶弄掉,只剩下顶部的一点,弄个弯,挂上道土写的灵位,这叫招魂幡,由孝子中的长子扛着,手中拄着的叫哭丧棒,一般是由乡村常见的那种马桑树的树干来做的!外裹着由白纸剪成齿状的纸条,看上去到是很美的,也有用竹子制的,那是找不到马桑树的缘故。
起经时会再一次放鞭炮,然后孝家的全部人物披麻戴孝按男左女右绕棺木转一圈,这次全部的人都必须参加,按长幼秩序,跪下后哭灵。一般是女的哭,有的儿媳或女儿,会一五一十地数着哭。哭死者的生平、苦难。更有的把自己的事也哭进去的,很是凄惋。
接下来的几天,都是道士在念经,因为没其它的事,村人也很少来,大大的堂屋内,死者安详地躺在棺内,而棺底的长明灯忽明忽灭的闪烁。道士诵经的声音持续不断地响起,而敲锣打鼓的声音,更让人心都揪紧了,前面跪成一圈的孝男、孝媳、孝女等,你只能见到一团覆着的白……
到开吊这天,远方的亲戚都来了。带着各种各样的祭礼。一般是到镇上去买的花圈,隆重点的会杀鸡宰鱼,以及洗了猪头来。以前有牵着活羊,活猪来的,那叫“活祭”,但现在一般都没有了。而更有的人家,其实主要是死者的女婿根据死者的性别,把纸扎的狮、马、鹿、象、龙或轿子、凤等都买来了,以示隆重,但实有铺张之嫌。孝家则主要扎一挂大钱,经济较好的人家,会弄的好一点,但一般只要扎出来就行了。大钱高高地挂起来,很是威风。
在外家亲戚来时,孝子孝媳就哭着出来迎接,绕着大钱走一圈,把来的女客人迎进丧堂大哭一场。另外接礼的人就把客人送来的祭礼接了过去,登记后送到保管室。而另外的东西就摆放在大钱周围,譬如花圈和另外的纸火等。乡里人称这些纸做的东西为纸火。
看着来的客人已差不多了,而后家人也已到了,就开始祭奠。乡村古老相传的规矩,祭奠必须得从后家开始。后家即女老人的娘家!后家人祭过后才轮到女婿家及另外的亲戚好友,帮忙人把客人带来的祭席拿到灵前,就开始了。
祭奠的过程是一个庄严肃穆的过程,分三步完成,主要由喊礼先生主持。喊礼先生一般是村中对白事较熟悉的人,一般能装殓老人的都会喊,有的村落找不到这种人,还得到远方去请。一、初献,亚献,二、读著,三、终献。初献,亚献完后,会让客人读著,也就是祭文。客人当中如有声嗓好,而祭文又写得具有真情实感,明白晓畅的,会引得许多观众在旁听。听到动情处,读祭文的哭,旁边的人也不断的抽泣,而有的更是大放悲声。不过这种隆重的祭礼只针对来祭席的人家,一般只带点祭礼,譬如只买点香蜡纸等来的,就称作烧纸,初亚终献礼做一遍喊了。
亲朋祭过后,接着就是族祭。凡是整个族里的人,一家一名代表,在死者灵前进行祭奠,如族里有能写祭文的也会读祭文。
族祭过后,举行家祭,家祭的过程比客祭和族祭要复杂一点,男女分做两排,首先让男的先绕棺到灵前,然后女的再出来。整个过程都由喊礼先生指挥。譬如他喊由东街而下转入西街,孝子就从东转出来,立在西面,反之亦然。然后有交班,面北等。整个过程复杂得很,最后男女分做两排按长幼秩序一溜排了下去。
然后又开始初亚终献。只不过家祭稍有不同,在初献过后,就让孝子读著,一般这都是具有真情实感的,所以听起来比亲朋写的那些表面文章更感人。而孝子一般都是乡村人物,并没有多少文化,那沙哑悲凉的声音读出来更令人难以倾听,禁不住的潸然泪下。
祭文读过后,接着亚献,亚献喊完,开始讲书。讲书通常是请道士先生,道士讲的内容,一般都是劝告世人如何尽孝,不作忤逆之人等内容。这是颇具教诲意义的,讲完书后,开始歌诗。歌诗的内容倒是古老得很,是《诗经 小雅之什》的《蓼莪》,但只歌吟其中一二四章。歌诗这一节,很有古风,而歌咏的声音回环起伏,催人泪下。歌诗一般是三遍,喊礼的先生从开始到现在,声音已大不如前,颇为沙哑,但只需喊完最后一道终献礼,事情也就完成了!
家祭过后,帮忙的人就开始把吃饭用的桌子抬到孝家较宽的地方,比如院坝里。第一层四条,第二层三条,架到第四层,也就只有一条了,用长二丈六尺的白布覆盖在上面。长凳一头摆放道士的锣鼓家俬,另一头就抬一张大八仙桌来,再放上一把椅子,椅子上有一个板斗,板斗是一种乡村盛东西的容器,相当于升子,但又比升子大得多。板斗内装满苞谷,再点上蜡烛,香,油灯,摆上刀头斋饭,还有祭茶,祭酒,椅背上扎两根竹竿,竹竿上挂一件死者生前穿的衣物,还有帽子,上面再撑开一把黑伞来罩住,而八仙桌底下放半盆清水,水上取两根木棒搭住,放一双死者的鞋子在上面,水中则有木梳,篦子。拿回家去用,大吉大利,所以会有很多人想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民间奇谈

易入法门

2013-9-13 20:54:48

民间奇谈

石人洞和石人洞的传说

2013-9-26 12:37:52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